
以色列奇遇
高二(398)班 馬可

今年六月,在得知我獲得了以色列交流生的名額后,暑假伊始,我便開始了英語口語的突擊訓練。很快,去以色列的日子到了。
北京時間8月16日凌晨三點,在長達7個小時的候機之后,我們終于登上了前往以色列的國際航班。令我們驚訝的是,我們的座位號竟是靠近走廊的豎排連坐,毫無疑問,我在窗邊看天空的念想破滅了,更尷尬的是,每個人的旁邊都是不認識的人,我不禁長吁一口氣:哎,接下來的10多個小時,找個合適的人說話都困難,這可怎么辦呢?幾分鐘后,我旁邊的旅客來了,他友善地跟我微笑,示意請我讓他進去坐下。出于好奇,我開始玩弄眼前電腦的遙控器,結果一拉出來就不知道怎么放回去了,正當我一籌莫展時,旁邊的旅客做出往外拉一個動作,我學著他的動作,遙控器便自動收回去了。我開心地說了聲“謝謝!”,他說:“You’re welcome.”我忽然意識到他不會說中文,后來我們開始用“蹩腳”的英語開始交流,他告訴我他來自以色列,并給我介紹了當地的旅游勝地以及當地的宗教常識。當他語速過快我的意識跟不上時,我便請他說語速放慢,他也很耐心地給我重復。在愉快地交談中,時間不知不覺地過去了,我們互相留下了聯系方式后告別。

兩天后,我們來到了約阿夫與當地的青少年一起交流學習。我們進行了才藝展示,他們也教我們一起動手做當地的傳統小吃,飯后與我們共同載歌載舞。臨走之前,我們把從云南帶過去的富有彝族特色的小禮物贈送給他們,他們非常喜歡。

正當我為與他們告別而惆悵時,第三天一早,我們與其中的三個女孩(2015年出訪楚雄州的以色列約阿夫青少年)又見面了!她們熱情地跟我擁抱,教我說當地的希伯來語,每當我想不起來時,她們便給我提示一個音,當我正確地說出來時,她們都會跟我擊掌鼓勵我。后來我們到特拉維夫去購物,購物結束后約定好時間地點集中。原本我和三個女孩以及我們的隨行翻譯在一起購物,由于購物區人多吵鬧,我們逐漸走散了,只剩下我和其中的兩個女孩子。當時我內心里很緊張,擔心我們交流出現障礙,以至于找不到約定好見面的出發地。不過情況似乎沒有我想象地那么糟糕:購物時,我把我的想法用英文告訴她們,她們便用希伯來語轉述我的話給店家,以至于我買到了很多物美價廉的小禮物。當晚,其中的一個女孩還與我們一起去拜古夫林洞穴的露天舞臺聽演唱會,主唱是當地的歌星,全程都是用希伯來語唱,我們聽得一頭霧水。坐在我身旁的女孩看出了我們的不解,于是便把歌詞轉述成英文給我們理解。

很幸運,口語水平不是很好的我在以色列竟然交到了眾多的朋友,也使自身的社交經驗得到了豐富。感恩!
最后一天,在特拉維夫機場導游與我們擁抱告別,我向導游借用了手機,給第一天在飛機上遇到的以色列小哥進行告別。
插個廣告:
新一期的國外游學冬令營即將到來!感興趣的同學或家長請咨詢楚雄一中對外交流辦公室劉暢老師 聯系電話: 15198726114
我的以色列之行
高二(15)班 飛妍彤

今年暑假,萬分榮幸隨校長等三位老師以及楚雄一中學生為主要成員的十一名同學代表楚雄州青少年赴以色列進行訪問,與約阿夫地區的青少年們進行交流學習。
除了炎熱干燥的夏季地中海氣候,聞名遐邇的世界級文明古跡,最讓我難忘的是與當地青少年一起度過的歡樂時光。
剛到達基布茲,我們就得到了當地青少年的熱烈歡迎,在活動室里,來自中國的才藝展演贏得了陣陣喝彩…
隨后我們一起動手準備午飯,在以色列青少年的指導下,我學會了當地沙拉醬的制作方法——醬料、蒜蓉、檸檬汁和水混合攪拌均勻,就制成了當地特色的“忒吶”醬料。這一過程看似簡單,其實對動手能力和團隊合作能力有極高要求。晚餐時大家品嘗自己親手制作的佳肴,我不僅嘗到了天然質樸的美味,也品到了辛苦工作的結晶,更嗅到了跨越國界的友誼的芳香。


在相處過程中,我們通過交談了解了猶太人的思想文化和傳統生活方式,也了解了當地學生的日常學習生活,練習了英語口語,收獲了來自異域的友情,開闊了視野,學習各民族文化的同時發揚了中華傳統文化,可謂受益匪淺。

感恩學校和老師,讓我獲得這樣寶貴的經歷,這使我畢生難忘。生命不息,奮斗不止,楚一中的同學們會在老師的帶領下,不斷努力,不斷進步,加油!
善于改變,才能成功
——以色列之行帶給我的啟示
高二(12)班 耿瀟晗

當我還在國內時,就已經聽說以色列是一個農業發達的國家,有豐富的農產品。可是,當我真正來到以色列時,我無論如何也不會相信這會是一個農業發達的國家:這里的夏天高溫干燥,冬天卻會降下大雪;沒有河流,只有大片的戈壁。這樣一個與沙漠無異的國家怎么可能有農業呢?
帶著這個問題,我們一行人開始了以色列之旅。在離開機場的大巴上,當地的導游向我們詳細地介紹了以色列的基本情況:這里幾乎沒有重工業,但農業卻十分發達。正當我將信將疑的時候,窗外的景象吸引了我:大片的戈壁上,竟然長滿了綠油油的果樹,讓人不由得想起了美麗的江南丘陵地區。更加引人注目的是,這里居然有水稻。在這樣一個干旱的國家出現水稻簡直不可思議,我不由得感到奇怪,當地的人們是如何做到的?
隨著交流的深入,我們逐漸發現,以色列雖然自然條件惡劣,但是農業技術卻非常發達:大到連片的農田,小到城市里的一片草地,使用的全部是地下滴灌技術,最大程度節約了農業用水;通過發展大棚種植,抓住冬季短暫的降水。早在數千年前,這里的居民就通過開挖地窖的方法來儲存雨水,飼養鳥類。正是憑借這這些先進的技術,以色列創造了沙漠農業的神話。

不僅是種植業,以色列的畜牧業也十分發達。這里的畜牧業以村為單位,發展以奶牛為主的圈養畜牧業。憑借著高度自動化的養殖系統,這里出產的牛奶品質優良。
是什么成就了以色列的成功呢?我覺得最重要的就是改變。當無法改變環境的時候,就改變自己。缺水無法改變,就通過發展滴灌來彌補;雨熱分期無法改變,就通過發展大棚來彌補。中國有一句古話,叫:“變則通”說的正是這種善于改變自己的精神,這使以色列成為了一個農業發達的國家。以色列的成功經驗值得我們學習,隨著大棚技術,滴灌技術的先后引進以及科技興農思想的傳播,相信在不久的將來,中國的農業必將取得長足的發展!

小編提示:文章后可以留言哦,你想問的問題可以寫下來!
編輯:金師 制作:小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