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名師為師,以同行為伴,桂子山上我們揚帆起航
——記2021年云南省義務教育青年階段教師培訓(初中語文)
為探索高效課堂,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同時也為青年教師提供學習交流的機會,5月9日-6月19日,楚雄一中初中部語文教師楊佳敏到華中師范大學參加了2021年云南省義務教育青年階段教師培訓。
以名師為師
悠悠天地,蕓蕓眾生。在這個世界上,總有人安靜又絕不失熱烈地活著,他們懷揣信仰,靜心沉潛,豐富自己,是為了更好地成就他人。名師之路,相伴我行,在這里,我遇到了太多美好而有趣的靈魂;在這里,我看到了自由,開放,生命以其應有節律生長的課堂;在這里,我開始重新審視、規劃自我,并努力找尋更好的自己。



走在美麗的桂子山,沉浸在學術殿堂中,感受著名師的熏陶,在一周的名師課堂上我們真正懂得了這句話:“教育,是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教師,是一個人影響另一個人。”

許剛教授“得語文者得天下”的講座,從初中語文課本上的國學傳統文化講起,讓我們懂得作為一名老師,不止要會教,還要會學,從而反哺給學生,以達到教學相長。

夏循藻教授的《教師專業發展的“四字訣”》道出了教師專業發展的秘訣,也是對教師“終身學習”理念的堅守。教師要跟上時代,就要勤于學習,主動發展;善于思考,科學發展;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創新,打造高效課堂;作為語文教師,還應“以書本為友”,多寫、樂寫。“學為人師,行為世范”,終身學習,持續發展!

何卓恩教授的“傳統文化的現代轉化”課程中,何卓恩教授博古通今,幾千年傳統文化的發展變革娓娓道來,告訴我們社會現代化呈現發揮傳統文化價值的需要,傳統文化轉化任重道遠,還以儒家道德為例,結合現代生活進行了闡釋。傳承傳統文化也是我們語文教師應該擔負的責任。傳統文化的轉型我們可以結合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學習生活實際進行現代化轉化,同時要采取多元教學法,以啟發、質疑、辯論、演講、表演等形式,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傳統文化精髓潛移默化、潤物無聲地深入人心,并轉化為實際行動。

吳又存教授的“爭做大先生,當好引路人”的講座中我們明白了教師的職責,講好中國故事,鐫刻紅色基因,堅定信念永遠跟黨走。教育一定要明白為誰培養人,怎樣培養人,培養什么人,厚植家國情懷。天邊不如身邊,道理不如故事,只有觸動心靈的教育,才是成功的教育,沒有經過生活的黑夜,未可語人生。教師的經歷更是一本讀不完的書。

宋榮教授的思維課堂中的對話式教學講座中我們感悟到信息化背景下課堂教學和學生特點要求我們成長為專家型老師。把握課堂教學“五度””全員全程全方位育人,掌控課程不確定因素,以不變應萬變,緊抓興奮曲線打造高效課堂,實踐教學是創新,日常訓練重培養,大學科意識是格局也是趨勢。
名師課堂,老師的話語猶如點金石,一字一句收獲滿滿,激蕩心靈,引領進步,是我們職業生涯成長的墊腳石。除此之外,還有很多名師專家傾囊相授。
以同伴為伴
有一種對話,沒有深入,你不會知道豁然開朗;
有一種苦累,沒有體會,你不會知道痛并快樂;
有一種信仰,沒有執著,你不會知道任重道遠。
團隊學習中,我們一路為伴!攜手共進!
重返課堂的我們,像自己的學生一樣,認真聽講,回答問題;同課異構,我們熱烈討論,集思廣益,將所學理論轉化為課堂實踐。






討論學習,互幫互助!同行中,我們團結互助,取長補短,并肩同行,齊頭并進,努力學習,做好引路人。

以名師為師,以同行為伴,我們共同趕路,一起鋪路,照耀迷路的人,桂子山上我們揚帆起航。
有一種職業,沒有投入,你不會知道立德樹人;
有一種學習,沒有參與,你不會知道精彩紛呈;
有一種交流,沒有融入,你不會知道頭腦風暴。
成長,我們永遠在路上!
供稿:教科處;審核:黨委辦;
編輯:金凌;制作:蘇云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