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立足課堂展風采,格“物”致“理”促教學
——記楚雄一中2023年物理教研組青年教師課堂教學競賽
以賽促教展風采,同臺競技共成長。青年教師課賽的目的是為提高青年教師專業教學能力、綜合育人能力,促進教師專業發展,提升教學質量。
物理學科作為典型的理科學科,教師在教學中有相當比例的教學時間要用于習題、試卷的講評,學生科學思維和學科素養的培育很大程度上要在訓練和講評的師生思維互動之中來實現,因此,如何優質、高效的“講試卷”往往決定著一個物理教師的教學成就,具備較高的研究價值。在2022年課賽同課異構主題的基礎上,2023年物理教研組青年教師課堂教學競賽的主題確定為“微專題背景下的習題、試卷講評”。本次課賽由何永康老師、王建明老師、李毅老師、李祖芬老師、楊清老師、馮杰老師、冷旭老師、向東老師擔任評委,于5月9日在學校錄課中心有序開展,共8位青年教師參與課賽,進行了課堂教學展示,全體物理教師參與了本次課賽觀摩與分享交流活動。在一天八節課的角逐中,參賽的青年教師們精心準備,各展風采,精彩紛呈。
張壯老師抓住學生在做題中出現的非知識性錯誤和知識性錯誤,先進行展示,將學生做過的題目按錯誤類型由學生分組總結和歸類,教師綜述點撥后進行分類講解,最后進行問題的延伸、拓展、歸納總結,達成了專題強化的目的。整節課表達清晰流暢,親切自然,教學內容邏輯清晰、重點突出、主次分明,有效達成提升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和物理學科素養的目的。

杜秋梅老師的課特色鮮明,她以變質量的氣體狀態變化問題作為主題,引導學生構建“質量不變”的研究對象,應用“等溫變化”、“等容變化”和“等壓變化”的相應狀態方程來求解,從而突破了化“質量變化”為“質量不變”的難點問題,教會學生良好的思維方法和解決問題的技巧。課程設計巧妙,邏輯思維嚴密,教學中注意讓學生進行充分的思考和討論,調動學生積極性,語言表達準確清晰,教學效果良好。

譚敏老師圍繞在光學問題中找公因式這個關鍵,設計了多種題型,并通過老師講解、學生探索、學生回答、模擬練習、學生板演等多種形式,著力提升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學中結合情景視頻,通過幽默風趣的語言,將枯燥的講解變為生動的傳授,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引導學生有效學習,教師在課堂上真正起到了引領、導航作用。

武紹妃老師在進行《浮沉條件及其應用》的習題課教學時,對課時練習中的習題進行分類整理,把習題和考點巧妙的對應起來,通過分析考點的解題技巧,將浮沉問題的幾個難點進行歸納整理,同時又把這些技巧應用到習題評講中,讓學生對浮沉條件的應用更加的得心應手,對浮力的相關問題有了更清晰的認識,做到難點問題各個擊破。

陳旗懷老師的“凹槽的無數種可能”以一個經典模型為載體和起點,通過多個變式和設問進行發散和拓展,引導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進行總結歸納,對于如何提升學生舉一反三的應變能力和物理學科素養進行了有益的探索,授課角度新穎,思路清晰,語言流暢,重難點突出,善于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給我們感受到的是教師在備課時做足的功課。

侯曉斌老師首先利用大數據對學生的答題情況進行統計分析,把學生答題錯誤率高的題目和格式不規范的計算題給學生做展示,然后進行分類點撥和評講,教學目標清晰,層次分明,各環節推進有序,語言表達簡練,通過師生互動很好的完成了教學, 為我們展示了一節很好的習題課。

殷貴坤老師的這節習題課圍繞全反射的知識點拓展進行,選題經典,內容深且廣,拓展到一系列的多個知識點,并能從廣度中求深度,擴大了學生的知識面,從審題到分析思路清晰,講解透徹,引導學生規范作圖,尋找解題的突破口,總結解題方法和規律。教學中與學生有較多的互動、能激發學生的思維與學習興趣,整體教學效果較好。

浮力問題是初中物理力學知識的重難點,也是近幾年中考的熱點和難點。王冬冬老師在講解《浮沉條件及其應用》的習題課時,從如何讓木塊浮起來和如何讓木塊沉下去兩個開放性問題出發去打開學生的思維,為浮力的圖像問題、出水、入水問題奠定了很好的基礎,拓展了學生的思維。

課賽后,評委們對參賽教師的課堂表現進行了點評和總結,肯定了8位參賽教師端正的態度,扎實的教學基本功和用心的教學設計,同時也對參賽教師教學中出現的不足之處提出了中肯的意見和可行的改進建議。


通過本次課賽,青年教師收獲了學習、交流的平臺,課賽營造了“以賽示范”“以賽促教”“以賽促研”“以賽提質”的氛圍,在提升自身教學水平、積累自身教學經驗和激發自身教學潛能的同時,也為其他教師提供了良好的研討空間和學習平臺。不同風格的課堂教學給老師們帶來了不同的教學啟發與思考,讓老師們在觀摩學習和交流討論中受益匪淺。
撰稿:物理教研組 譚敏;審核:黨委辦;
編輯:金凌;制作:蘇云東
